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 景玉书

2024-12-26 09:26   来源: 互联网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们见证了无数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他们用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们都以笔墨为媒介,以画作为载体,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社会的关注与担当。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风格与情感,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专题报道——景玉书326.png

景玉书,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

1967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1991-1992年,2000年两次赴法国及欧洲十多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

曾参与深圳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锦绣中华”微缩景观的筹建工作,任艺术指导。

1964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家级画展。曾在中国美术馆、法国、美国、香港、澳门、台湾、马來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内外艺术机构、画廊及个人收藏。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出版《景玉书油画》、《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范本》等。

植根热土 倾情躬耕

靳尚谊

(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专题报道——景玉书671.png

九十年代初,当景玉书的40多幅取材于世界屋脊的油画在法国巴黎展出的时候,展览受到了欢迎。画廊经理破例打开香槟表示祝贺说:“你运用我们熟悉的传统手法,表现了我们不熟悉的东方,即亲切又陌生,我们很喜欢。”还热情地邀请他每年到巴黎举办一次画展。当时,巴黎的《欧洲时报》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中称他的作品为:“含蓄的美 无声的诗”,展览的成功给予他鼓励,也坚定了他走自己道路的信念。巴黎之行成为他艺术征程上的一个新起点。

在巴黎展出的作品,是他八十年代油画创作的一部分。1981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此拿起搁置了15年的画笔,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开始发奋追回那逝去的青春年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第次踏入雪域高原这片净土,在那里初次接触到极近原始的自然风貌,神秘灿烂的独特文化,淳朴强悍的藏族形象。这一切都给他留下了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更使他心灵受到巨大震撼的是高原那令人魂牵梦绕、惊心动魄的美,那是一种神秘的美,一种苍凉、悲壮、深沉而博大的美还是一种具有崇高人性、人类之爱的美。它远离俗媚,不事张扬,是天地间之大美。而这又恰好与他的审美理念、情趣相契合,与他的性格、气质、素养息息相通。而他所熟悉的油画写实手法,又为表达他的心声,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于是创作的激情喷涌而出,西藏题材便成为他寄情抒怀的一片沃土。

在创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既适宜表达内心情感,又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写实手法,他注重发掘自己在造型方面的潜能,借用古典油画中透明半透明的多遍画法,以增强画面的厚重感与层次,适度弱化色彩的对比,以凸显形体结构的魅力。人物的描写,常常以简约的人文、自然环境相融合,以增强高原文明的神秘感、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物的精神内涵,留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其中所传达出的人文精神却超越了地域和时空,对生命的崇敬、对人性、人情的关注,成为他创作思路的主导。从自然平易的生活中,撷取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借鉴西方某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一种东方的神韵,这或许正是他努力追寻的方向。两次巴黎之行,使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首先要有自尊,要自信自立,走自己的路。迫切希望对自己的母文化进行深入的再学习再研究,并将此视为终生的必修课。景玉书的艺术的根深深地扎在养育了他的这片热土上。他脚踏实地不随风飘摇,是一位执著虔诚把艺术视为生命的画家。

【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专题报道——景玉书1668.png

《小扎西》162x130cm(1994年)

《拾穗》130x160cm(1995年)

《打酥油》130x162cm(1997年)

《童年》130x162cm(1996年)

《盛夏》150x160cm(2012年)

《祈》100X100cm(2003年)

《入神》130x162cm(1996年)

《细语》160x160cm(2020年)

《天边泛出鱼肚白》100x80cm(1996年)

《逆光》194x130cm(1999年)





责任编辑:刘淼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