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实验室到行业赛道:湛江科技学院节涂团队的创业进阶之路
湛江科技学院的一间普通实验室里,一次关于5G基站能耗的课堂讨论,让几个不同专业的年轻人聚到了一起。材料、通信、管理——不同学科的思维碰撞,让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基站节能这个行业痛点。没有像样的设备?他们就用二手仪器凑合着搭起实验台;经费捉襟见肘?那就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砸进研发。在导师的引导下,“节涂科技”团队雏形初现。黑板上写满了材料公式,旁边草草画着的,是这群年轻人最初的创业构想:给基站“穿”上一件高效节能的“外衣”。
面对被外资品牌把持的市场,这群学生没有退缩,一头扎进了技术攻关的深水区。他们在模拟极端环境的测试舱里反复调试配方,盐雾、酸雨、极寒轮番上阵。最棘手的“隔热与信号兼容”难题,成了横在面前的“拦路虎”。团队成员泡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不同专业的知识背景成了他们攻坚的“秘密武器”。“别人觉得不可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凭着这股劲儿,他们从分子结构设计到涂层工艺优化,一步步打磨,硬是在实验中让“国产节能涂料”显露出了竞争力。
实验室的数据漂亮,不等于产品真的好用。节涂团队深谙此理,带着自研涂料,一头扎进了全国各地的基站现场。从湿热难耐的沿海,到呵气成霜的东北,再到烟尘弥漫的工业区,都留下了他们测试的身影。根据不同环境的严苛要求,他们一遍遍优化产品,最终打磨出一套能适应多种复杂场景的解决方案。从艰难拿下第一份订单,到与行业龙头建立起稳固合作,他们用扎实的产品效果和落地能力,彻底刷新了外界对“学生团队”的刻板印象,让创新成果真正融入了国家通信基建的脉络。
技术的积累和市场的验证,让节涂团队在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撬开了行业资源的大门。从依托校园孵化器起步,到正式注册公司;从实验室里的专利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的产品,“湛江科技学院孵化”的标签,逐渐从青涩的起点变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闪亮名片。他们开始受邀参与行业标准研讨,与领军企业展开技术合作,甚至在大型通信展会上,自信地展示着这支中国青年团队的创新力量。
如今,节涂团队的节能技术已在多地的5G基站落地应用,为通信基建的绿色转型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但他们的脚步并未停歇。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的脉搏,团队正将研发触角延伸至6G基建、数据中心等新蓝海。在学校的持续支持下,他们与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不断探索材料科技的前沿。从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学子,到在行业赛道上奔跑的创业者,节涂团队用行动证明:当校园的智慧精准对接产业的需求,青春的创新之火,足以点燃科技自立自强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