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级品控+团体标准,逐本以“较真”精神填补行业空白
当卸妆油技术不断迭代,配方体系愈发复杂,一个新的挑战摆在逐本面前:如何确保每年千万瓶产品,在混用国际国内不同批次原料时,仍能维持稳定品质?逐本给出的答案是——将品控下探至 “分子级别”,用科学仪器打破“肉眼评测”的局限,更牵头起草团体标准,填补卸妆油行业评价空白。
"曾经,中国彩妆看世界;今天,全球彩妆看中国。" 如今的中国彩妆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自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彩妆市场后,2024年市场容量已突破1000亿元,2021年起每年新增彩妆备案更是达到7-10万件。但彩妆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催生了新的消费痛点:染唇液的"角质染色"、睫毛膏的"焊睫科技"、粉底液的"口罩不沾"技术,让彩妆难卸程度持续升级。相应的,消费者对卸妆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迭代,从乳化快不油腻,到水感体验,再到"早C晚A"后的温和不伤肤,以及干湿可卸、高倍防晒清洁、养肤等多场景需求。
2017年,逐本品牌创始人兼CEO刘倩菲拿着不到200万的创业资金,联合2名配方师,借用外部实验室,拜访10余家国际乳化剂原料商,历经200余天的自主研发,在2018年推出首款纯植物油体系精油卸妆油,并首创"1秒乳化"烧杯实验,用直观的技术演示打破消费者顾虑,推动整个卸妆油市场的教育与发展。
2019年起,逐本开始着力搭建"全极性油脂"体系,为解决该体系的乳化难题,品牌打破传统"筛选乳化剂"思路,转向"反向设计乳化剂"。为此,逐本与日本太阳化学(植村秀、FANCL 核心技术供应商)合作,耗时一年半研发出"临界乳化技术",定制专属乳化剂 ZB-1,实现毫秒级乳化速度与彻底无残留的净彻效果。此后,逐本又与日本东邦化学(资生堂御用供应商)深度合作,开发出第二、第三代乳化定制技术,为产品构筑起更高的技术壁垒。
2023年,逐本再次突破行业技术瓶颈,首创"三态微乳"体系,该体系通过多极性油脂+多元醇+水+乳化剂的精准配比,形成独特微乳结构,不仅大幅提升水性彩妆溶妆能力,对油性彩妆溶解力也同步提升5%,攻克了"水性彩妆难卸" 的长期难题。
此外,逐本联合东邦化学顶尖实验室,引入生命科学领域用于精准筛查遗传病的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为大分子乳化剂建立"分子指纹"档案。通过检测其分子量分布与关键结构特征,确保每一批原料都具备高度一致的分子"指纹"。
为更精准地测评卸妆净彻程度,逐本再度借助仪器从分子层面识别并定位不同彩妆的残留。2023年,逐本与未名时光合作,引入了生物医学领域的拉曼光谱成像技术。这使得卸妆力的评测彻底摆脱了肉眼与人体感知的"宏观效果"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差异性,迈向"微观实证"与"分子级别洁净"的新阶段,更为后续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在成功破解"卸得净"的难题后,逐本将研究重心转向"肤感"这一新领域。但像"清爽无刺激"这类柔滑触感,该如何界定。为将这种主观体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标准,逐本引入多项精密仪器:利用动静摩擦仪测试洗后摩擦力,以洗感优异的洁面产品为参照,持续优化卸妆油的洗感;联合日本太阳化学食品中心,借助蠕变仪模拟手指涂抹过程,通过曲线数据优化膏体配方,精准量化卸妆膏的软糯程度与丝滑度,进而研发出"精控析晶"工艺。在配方上则采用既柔软又坚固的"3D 锁油网"。工艺与配方的双重革新让平价卸妆膏也能拥有"一抹即化"的高端肤感。
一直以来,卸妆油领域长期缺乏统一的"卸妆力"评价标准。当行业用不同尺子衡量"卸妆力",消费者永远无法判断产品好坏。标准的缺失,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之一。
为此,自2018年起,逐本向全球顶尖实验室学习,结合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包含测试标品、介质、操作手法、评测手段、评价方法的完整标准化流程。2023年,逐本联合多家高校与权威机构,共同起草了《卸妆油性能系统测试》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评价标准空白,推动了卸妆油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