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公证登记赋能企业营销价值链的江西方案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下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企业营销范式转向精细化、科学化,但部分企业数据闲置或低效使用。江西省首创“公证—法律—技术”数据公证登记模式,该模式从三方面赋能企业营销价值链:一是通过法律创新(数据纳入公证事项、出台地方标准)与专业审查;二是构建合规方案,含数据分级分类、匿名化处理及数证云盾系统监控预警,保障数据合规营销;三是形成可借鉴经验,其法律适配思路、技术应用及典型案例,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样板。江西模式破解数据权属难题,释放数据价值,助力企业将数据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完善国家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不再是业务开展的附属信息,而是与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共同成为能够驱动社会生产和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能够使企业营销范式发生系统性重构。传统营销如同大水漫灌,依赖海量的广告投放来被动获取客户,而当数据成为可被认定、可流转、可交易的生产资料时,企业营销的逻辑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细,从经验走向科学,同时也在改变着价值链的组织形式。
目前不少大型企业掌握着大量多类型数据,包括用户的基础信息、消费偏好、生产操作、固定资产、物流轨迹以及网站访问行为等。但是数据资源的富集和存量并没有产生增值效益,业内相关调查和统计发现有一部分企业拥有的数据处在闲置状态或者是低效使用状态。江西省首创的“公证—法律—技术”登记模式,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该模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将数据资源纳入公证内容,利用江西省研发的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数证云盾—数据公证确权审查智慧操作系统”(以下简称数证云盾系统),经过对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实际条件进行全面审查之后确定数据产权的动态化属性。江西省共青城市金服集团与上饶银行合作,成功实现了全国首例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公证确权质押融资。本文通过对公证确权模式的原理性分析,阐释公证确权方式对企业利用数据资源的价值影响,以及如何由此对企业营销价值链展开革新,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提供研究思路与经验参考。
一、用公证确权确立营销的核心价值
在确立数据权属和流通规则的基础上,数据才能实现资本化。江西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公证确权的规则体系,为企业的数据营销提供了实践参考。江西省司法部门超出以往的传统公证业务范畴,将数据资源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的适用范围内,对数据确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并首次指导江西省南昌市赣江公证处搭建了江西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由江西省司法厅牵头制定出台的地方标准《数据资源公证登记规范》(DB36/T2084—2024),从省级层面首次就数据公证确权作了明确规定,填补了此前无专门法律规范依据的数据确权空白。
江西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组建了专业的数据审查队伍,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立了相关数据审查制度。企业提供用于确权的数据采集文件、安全保护措施等相关材料给平台,数据审查团队对企业开展系统走访调查、资料审核等技术步骤,认定企业拥有该数据的持有权、加工权、使用权以及产品的经营权,并出具数据资源公证登记证书。
二、适用于营销活动的数据合规处理方案
数据合法合规的前提是治理与确权。由于原始数据都带有敏感属性和使用限制,在没有进行数据治理将这些隐患消除之前,直接用于营销势必会带来一些法律上的风险,也会影响用户的信任度。通过数据治理企业对数据进行清洗、脱敏、分类和标准化,并经过合规确权,其才能具备一定的资产属性和交易属性。
为帮助企业高效地用好数据,江西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提出了多方面的合规风控措施。
平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及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帮助企业完成分级分类工作,将数据敏感性以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四到五级的不同等级,实行差别化的管理。例如,人脸信息、基因信息、健康档案、金融账户等属于最高等级的敏感数据,绝对禁止用作营销用途;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住所等信息能够确定自然人具体的身份信息,在进行匿名化并且有严格可回溯机制的前提下可以有条件地应用在某些场景中;经过分析处理后的消费偏好、用户画像数据则需要获得用户的授权方可应用于个性化的推送和定制化营销。这种分级不但避免了“一刀切”导致的数据价值耗损情况,而且也可以达到对企业精细化管控的目的。
在公证确权后,企业需要将数据当中的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才能应用于业务场景中。以南昌市政公用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已更名为南昌文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存储了南昌市部分公共场所停车场停车时间、停车数量等数据,其于2024年7月委托江西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对停车数据进行公证确权,并将其以成本计价的方式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在开展公证确权时,江西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帮助该公司实现了车牌号、车主等敏感字段的匿名化,而保留了车辆进出场时间、停场时长、停车场所处的位置这些非敏感字段,脱敏之后的数据可用于多个数据应用场景。除了已经在昌通码上线的“昌通智停”功能,帮助市民线上查找停车位;还可以形成高峰时段动态调整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出具体的高峰时段和高峰区域,制订相应的差异化定价规则,用户可实现错峰出行,减少城市通勤带来的压力,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收入。
数据资源公证登记平台为企业的安全数据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平台囊括了从数据盘点到数据合规再到登记、入表、融资以及最后的数据交易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每一环节都可以被记录、能追溯、能追责,做到了企业数据安全防护的可控可管,为把数据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生产要素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江西模式的全国借鉴意义
江西的改革经验既是中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企业数据资产化的成功探索,也是我国其他省份进行数据要素改革学习的样板。
在没有出台专门数据立法的情况下,江西省通过将数据资源纳入法律适用范围,运用现有的公证制度来赋予数据确权法定效力,这种以现有法律适配新型要素的方法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问题解决途径。
数证云盾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之前人工审核工作量大、覆盖面不足的问题,该公证模式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数证云盾系统结合本地的数据资源特点和监管需求,通过数据的公证确权提高了数据流通的安全性。
江西把典型案例的经验由理论变为实践,包括全国首例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公证确权质押融资案、南昌文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停车数据营销案等典型案例,也进一步证明了江西模式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数据优势和应用目标的行业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实践模式,并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引导更多的行业实现数据资产化,之后将数据导入营销环节、融资环节、研发环节,最终达到试点突破、全面推广的效果。
四、结论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化则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西省首创了“公证—法律—技术”的数据公证确权方式,在法律创新适用方面破解了数据权属难题,在技术创新方面确保了数据合规合法,在场景创新方面释放了数据价值,较好地解决了拥有海量数据但是数据应用效率较低的困境,发挥了企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用与流动效用。
各地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数据要素领域的特色化创新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使数据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从海量数据向大数据资产转型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帮助企业在数据化大潮中紧跟时代变化,实现健康长效发展。
作者:丁冬;余斐蓉;张雪丽
关键词:数据公证登记;企业营销价值链;数据确权;数据合规
所在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凌科安时律师事务所;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