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肉博会郑州开幕 数字赋能打造世界肉业新坐标

10月27日,2025全球肉类产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由良之隆集团与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莲菜网联合主办,展览面积达6.5万平方米,吸引超2000家全球肉类源头企业参展,巴西、乌拉圭等国际肉类食材与双汇、雨轩等国内领军品牌集中亮相,预计接待专业观众12万人次,成为全球肉类产业供需对接的核心平台。

作为内陆省份,河南为何能承接这场国际级盛会?答案藏在其深厚的产业根基与独特的枢纽优势中。2025第二届全球肉类博览会组委会主任、中原四季物流港董事长邱新航指出,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既是“米”字形高铁网与高速公路网的战略交汇点,更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的空中通道、中欧班列(郑州)的陆上动脉,联动天津、洋山等四大海港形成立体物流网络,构建起“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正是这一优势让“买全球、卖全国”的高效转运分拨成为现实,也让郑州成为连接全球肉类产区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关键节点。


产业层面,河南早已从“中国粮仓”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火腿肠、速冻食品等产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其中速冻食品国内市场份额超60%。从牧原股份的规模化养殖创新,到双汇覆盖全链条的加工实力,再到雨轩等企业在牛羊肉领域的精准突破,河南已形成覆盖“养殖-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而中原四季物流港作为核心枢纽,不仅拥有超100万立方米冷库容量,更掌握“进口牛肉郑州价格”的市场话语权,年交易额超两千亿元,进口牛肉占比近70%,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本届肉博会的创新布局更显产业引领性。组委会推出“数字孪生”线上展会,打破时空限制实现365天持续开放,参展商展品可随时被全球观众访问,将线下3天展会升级为“全天候专业对接平台”。中国大洋时代公司总经理吴亚东表示,这一模式让展会从单次活动升级为持续创造价值的产业IP。同时,展会聚焦“平台经济”深化、“文化赋值”启动、“数字孪生”布局三大战略,既推动信息、技术、资本高效流通,又深挖豫菜文化底蕴,为产业注入文化内涵。

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跨境电商与物流委员会主任高翔指出,全球肉类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演变,供应链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中国作为最大肉类生产国与潜力消费市场,通过进口满足需求、以合作促进交流,“世界市场”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成为产业繁荣关键动力。

组委会主任朱长良则强调,将以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客商降本增效,通过“全网格化食材节”帮经销商拓展市场,为企业搭建资源共享生态圈,推动“中国好食材”走向世界。

未来三天,展会将密集开展论坛、赛事、品鉴及精准采销对接活动。而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商贸本身:它不仅展现了河南从养殖端科技赋能、加工端精益求精到流通端效率革命的产业升级路径,更印证了内陆地区依托“枢纽+产业+创新”动能打造全球肉业枢纽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展会持续赋能,郑州正从“河南的郑州”加速成长为“世界的郑州”,全球肉博会也将成为这片土地书写“世界肉案”雄心的生动注脚。(图/黄海涛中国书画家杂志社总编)


















